close

我會寫的拉哩拉扎,因為本人記憶力很差!

感謝長官們的安排,這三天非常有收穫!

 

99/11/8(星期一)14:00~16:50

青少年晤談技巧實務

講師:新竹教育大學諮商中心曾文志主任

曾老師擅長正向心理學,因此今日的課程內容都與此相關。

首先老師要我們分組同在一張圖畫紙繪圖

內容則是小時候我們從大自然中第一個領悟到的事

記憶中,我畫的是彩虹...

接著老師發給我們5張便利貼,請我們拼出一個星星,不能用折的,

且便利貼必須用襯托的方式拼出星星。

在來是以這5張便利貼中,

2張寫我們所輔導少年的優勢是什麼?2張寫少年進來法院的原因。

剩下1張寫:假如自己有枝魔杖,希望自己可以用這枝魔杖對少年做什麼?

等大家寫好之後,請全班到前面白板前,

將少年的優勢貼在白板左邊,進法院的原因貼白板右邊。

↑大家彼此並未事先討論過怎麼貼,

可是很意外的在「優勢」部分,我們自然而然貼出一條魚的形狀,

而在少年「進法院的原因」部分,則貼得雜亂無章。

 

接著繼續原來的分組,

發給每組1公尺的透明膠帶、1公尺長的棉線、20支義大利生麵條、一顆棉花糖。

請每組動動腦,將分到的物品組成一個建築物,愈高愈好!

並看哪一組的棉花塔最高。

↑我們這一組經過不斷的失敗、鍥而不捨下,終於成功了!

老師還說一開始最不看好我們這組,因為我們訂立的目標非常非常高。哈哈哈!

結果我們成功了!還是各組中的第一名。

其實這和正向思考有關,我們這一組每一位成員都有成功的信念,彼此打氣!

曾老師說

人們現在的生活受過去影響,受未來牽引。

而人的大腦思考有兩個系統:

1.負向系統

2.正向系統

兩系統是平行運作的,但若正向系統運作的較多,則負向系統相對的較不發達,反之亦然。

每一個人都有4種期待:

1.被看得起

2.活下去

3.活得好

4.活得更好

然而少年通常有2個特點:

1.生不逢時:他們出生的不是時候。

2.身不由己:他們出生家庭無法挑選。

老師希望我們輔導少年需要有兩種能力:

1.拔苦的能力

2.予樂的能力

「予樂曰慈,拔苦曰悲。」因此予樂拔苦便是慈悲。

如何給少年予樂拔苦呢?答案是:使之安居樂業。

如何使少年安居樂業呢?答案是:讓他們對自我感覺、人生、生命、命運偏向正向思考。

如果要少年正向系統思考越多,便要和少年多談正向的話,使正向思考活絡。

我看了看一開始自己寫得最後一張便利貼內容,答案是:陪伴!

不知道其他人寫的是什麼?



99/11/9(星期二)上午9:00~99/11/10(星期三)16:50

青少年團體諮商實務

觀新心理成長諮商中心    王鳳雷講師

上課前,王老師問我們希望在課堂中得到什麼?或解惑什麼?

其實我想知道怎麼讓團體中沉默的成員樂於開口,他們不愛講話,但幾乎每次團體都到,

電話中聯繫時話也不少,但怎麼一進團體就不講話?不講就是不講。

接著講師自我介紹,她曾在生命線待了16年,這16年中恰巧值班了365天的大夜班生命熱線,

每一回大夜班值班時間是19:30~7:30,差不多是一般人吃飯、洗澡、睡覺的時間。

在諮商學派中主要分為三種模式,一種是諮商員被當事人拉著走的,看不見前方。一種是當事人被諮商員拉著走的,搞到最後兩方會生氣。還有一種是諮商員問當事人:「你有沒有興趣來...」,講到這裡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模式,每個人對這三個模式應該多少有一些經驗。

 

王老師本身比較擅長Satir家庭動力學派,因此她在眾人無異議之下,決定課程主軸就是Satir。

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冰山的具體化呈現,什麼是冰山呢?

如下圖王老師寫的白板↓

 

 

冰山是一種隱喻,代表個人經驗,人的內在和外顯行為是整體的,

行為(我們對外界事物的反應),如同冰山一角。

我們的行為受應對姿態、感受、感受的感受、觀點、期待、渴望、自我:我是牽引,

 

什麼是應對姿態?指的就是我們對外的溝通姿態。

被Satir分為四類:討好、指責、理智、打岔。

這四種類型各有優缺點,不一定都代表是負向的,

就像憤怒不一定是負向,而是處理憤怒的方式有正負向。

除了這4種類型之外,還有「一致型」姿態,王老師建議我們對當事人要誠實,老實告訴當事人

我們見到他們的情況自己內心的衝突,使當事人當下能經驗,也產生示範作用。

Satir認為當事人某句話的特別不在於當事人的特別,

而是諮商員自己內心與當事人那句話產生共鳴。所以諮商員的應對姿態要一致,

對自己有更多的察覺,自我價值也要高,因為自我價值高(自我感覺好)的人比較會使用一致型的應對姿態。

但不是要諮商員把自我的價值放在當事人身上,所以如果諮商員發現自己比當事人還努力,

諮商員要回過頭來看看自己,到底是誰需要改變?

要比較什麼是一致型,

舉個例子來說:

一個人在生氣,

指責型的應對方式會說:「你讓我生氣!」或「你害我生氣!」

一致型的人則說:「我現在覺得生氣。」

另外還有一種「不一致的一致」,面對不同人地時事,4種姿態會互換、不僵固。

正常人對這四種類型是會相互交換應用的,但在某些家庭中,某些成員會固著於某姿態類型,

而導致家庭動力僵化、不活絡,王老師我們分組演練這四種類型的姿態。

 

有好幾種演練方式,我覺得都可以應用在小團體上。

一、

先四種都演練看看,討好的姿勢、指責的姿勢、理智的姿勢、打岔的姿勢

每種姿勢演練1分鐘,結束後問問演練時心裡在想什麼?有什麼感覺?

二、

2人1組,a先演練指責,b也演練指責,問ab感覺如何?

a再演練指責,b改演練討好,問ab感覺又如何?

三、

5~6人1組,自由決定誰要擔任爸爸、媽媽、兒子、女兒、爺爺、奶奶。

要每組各自演練四種姿態,當家族中誰擺出什麼姿態時,自己會習慣以什麼姿態相應?

當自己擺出相應姿態後,對方的姿態有何改變?

王老師建議當我們帶領少年團體時,不要把他們在團體中的應對姿態當作特例,

否則容易引起少年注意而不斷出現。

 

而「感受的感受」是個人對自己感受的評價所產生的感受,有可能同時含有2種以上,

且可能與「感受」、「觀點」和「期待」有矛盾。其實傷害個人最嚴重的就是「感受的感受」,

最常出現「感受的感受」有內咎、自責、無助感、焦慮、罪惡感、想傷害自己、氣自己、放棄自己、恨自己。

「渴望」是全人類共有的,例如被愛、被接納、被認同、有價值、自由等,特別的是,

「渴望」此一層次是可以從宗教信仰中,獲得滿足!

在做冰山演練時,要先看到「期待」和「渴望」這2部分,

才能看到「觀點」和「感受的感受」。

「自我:我是」層次是個人生命力、精神、靈性、核心、本質。

Satir的終極目標就是提高當事人的自我價值、自我負責、無內在衝突、表裡一致、自我啟發、作出選擇。


王老師說:「改變是一個旅程,不會一夜發生。」

轉化的過程發生在個人冰山的各種層次,而執行轉化的步驟從探索每一層次開始。

底下是冰山探索演練↓

 


王老師邀請7位學員分別擔任:「應對姿態」、「感受」、「感受的感受」、「觀點」、「期待」、「渴望」、「自我:我是」。

 

每人掛上牌子代表是該冰山的分層。

 

 

接著王老師把每個人用繩子栓在一起,

要代表「感受」的成員突然蹲下,

此時「應對姿態」和「感受的感受」也跟著被拉了下去。

 



王老師再請「自我:我是」拉低,此時「渴望」和「期待」便也跟著被拉了下來。

因此自我價值感差的人,他對自己人生的期待和渴望也不會好去哪裡。



 

接著王老師拿出一大塊布,把「觀點」包起來,

「感受的感受」和「期待」也跟著被包了起來。

 

老師要我們看完7位成員演練的過程,想一想人的經驗(冰山)中,每一層次的關係。

冰山是一個人的內在歷程,不同人有不同的冰山,

所以在團體中,有許多冰山在衝擊。

課後,王老師推薦我們看一本書「面貌舞會」,呂旭立基金會出版,

書中內容主要講如何幫助當事人表裡一致。

還有一本書「與Satir學溝通」,裡面有很多Satir模式的活動設計。

↓底下是王鳳雷老師自行研發的改變歷程海報,著作權屬於王鳳雷老師:

 

 

 

焦點解決心理諮商實務

講師:張德聰教授

老師先發給大家一張白紙,將手掌放置在紙上描繪,

然後再在打拇指處寫上自己想從課程中得到什麼?

食指寫最想學的焦點技巧,中指寫此次受訓對自己的期望。

然後再前三指自己目前所獲得的多寡打分數。

並在旁試著寫如何才能獲得更多。

張教授妙語如珠,隨隨便便就可以講出一堆絕妙好辭,

例如:「久坐不知香在室,推窗時有蝶飛來。」意指人在福中不知福。

「天下沒有絕對,只有相對。」、「茍日新,日日新。」沒有一件事是永遠一樣的。

「小變變大變,滴水穿石。」

課程中張教授PPT密密麻麻,我整堂課都在抄抄抄,這是實話!

因為內文太多,我實在懶得打字,請各位看倌們買張教授的書回家看吧!

 

 

送給當事人success:

S:self-direct自我方向

U:understanding被了解

C:courage改變的勇氣

C:chance選擇機會

E:esteem自尊

S:self-accept自我接納

S:self-confidence自信

整堂課抄這類東西居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重返藍色珊瑚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